Skip to content

第二屆 - 獎項決審紀要

聖經故事獎決審紀要

莫非: 感謝主,名次選第一輪投票,最高分的三篇如下:

作品 分數

【女兒】

聖經故事.評031

23

【雅億】
聖經故事.評108

21

【地海之心】
聖經故事.評091

19

雖然已有這三篇分數呈現高下,但是文學創作絕對不只用分數就能評估,因此下面我們要進入一個神聖又很重要的過程,就是用文字來交流哪一篇文章是您心中的首獎,哪一篇是優勝獎。

 

因為我們的評審來自全球性,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審美觀會帶來不同的視野和標準。彼此交流可以幫助我們有不同的看見,同時,也可以換個角度思考對這些作品的評估。因此,想麻煩您寫下:

1.     您推薦的首獎作品是哪一篇?為何?

2.     其他兩篇您的評語,為何某篇要歸回為佳作?

決審評審:包兆會、莫非、張欣、程亦君、黎海華

(下面按送進次序排列)

張欣推薦評語:

首獎:   No 091  地海之心

優勝獎: No 108  雅億

佳作:   No 031 女兒

首獎 《地海之心》

該作比較成功地代入了主人公——馬爾他島腓尼基人莫列克神祭司的孫子視角,在寫作時候還原了一些歷史和地理的細節,並且在心裡刻畫上較為寫實地呈現了一種陌生化的效果,即主人公原本為異族異教成員,在驚異之中皈依保羅所傳福音。全作主題、線索集中,標題有點睛之用,且挖掘了聖經中不受關注的細節,賦予了故事以新意。

 

優勝獎 《雅億》

該作比較成功地從女性視角講述了舊約中雅億和西西拉的故事,在異域風情和家庭場景中復現了雅億的心理狀態,使聖經故事更可信且維度豐富。

 

佳作《女兒》          

該作內容集中精煉,緊扣經文,結尾神來一筆,使主題升華。

程亦君推薦評語:

首獎:   No 091  地海之心

優勝獎: No 108  雅億

佳作:   No 031 女兒

《地海之心》

作品《地海之心》不僅有戲劇性,也有豐富的情感,雖用第一人稱的主述,卻可引領讀者有一種感同身受的迫切感。雖然情節有一些誇張、跳躍,但整體的統合性仍是一致的。不過某些重要的細節論述可加強。例如,一開始敘述莫列克的祭司喜歡獻人祭,主角的祭司爺爺一時倒地不起的原因為何?從主角的感受來看,關於「獻人祭」有何殘忍之處?身為祭司的內心狀態如何?有何內心掙扎?這有否埋下他歸信耶穌基督的伏筆呢?

 因為在文中下半段作者寫有一句話:「生平第一次在我習以為常的事情中感受到驚人的殘酷,恐怖吞沒了我,我認識到自己不配活著。」作者如果能再加強莫列克祭司獻祭的內心掙扎與恐懼,拉高對比與張力的戲劇性,那歸信基督的說服力就會更強。

《雅億》

此文重新開創「雅億」故事的場景與人物生活(遊牧民族)、性格,有著電影般敘事畫面與文學語言。從一開始敘述雅億俐落的割開羊的喉嚨,暗示了之後暗殺西西拉的方式,以及雅億冷靜的決斷力。此文的另一個優點,是最後雅億與西西拉的對峙,塑造了一種強烈的戲劇張力。這些優點使得此作品具有對讀者的吸引力。

缺點有兩方面:一是在交叉敘事時,缺乏「過場」或轉折橋段的語句設計,這會讓讀者不清楚兩件事的獨立性與關聯,如第二段雅億回答蘇卡為什麼丈夫希百要去迦南人那裡,以及第三段回憶女兒得撒的死去。這兩段交叉敘事內容好像對文章中的主角雅億很重要,但最後看起來與故事的核心「雅億刺西西拉」的行動沒有關聯。

缺點的第二方面,關於雅億會刺殺西西拉將軍的動機,在文章中只以底波拉的預言為主,似乎過於簡略(因為底波拉是預言西西拉會死在一個女人手裡,但那女人為何恰巧就是主角雅億呢?)。是否可以從其他方面的可能性來做鋪排、推敲,或許會有更強的說服力呢?比如說,可加強雅億與丈夫希百之間對於信仰不同立場所引發的衝突、張力,造成雅億刺殺西西拉的動機。小說中人物想要做某事的「內在動機」需有適當的鋪排與情節的佈局較好。

《女兒》

此作品的優點是將自己身為女性「女兒」與管會堂的「女兒」的處境作聯想與對比。但故事的敘事佈局顯得凌亂,如開頭第一段以加利利海為故事場景,但此場景與整個內容情節無關。其實一開始從加利利海馬上就跳到管會堂的父親,也只用他穿細麻衣就交代這人是一個有身份地位的人(這個細節的描述與接下來的故事有何關聯?)。人物的心裡描寫不夠細膩,如父親即將失去女兒的痛苦沒有太多描寫。似乎花太多篇幅在幾個路人的對話。比如第五段,路人甲、乙的輕慢耶穌的神蹟的對話,使得主角摸耶穌的動機,太過緩慢、瑣碎,缺乏聖經經文原本具有的驚奇感。即使作者寫到關於「耶穌轉過來問誰摸我?」也缺乏對耶穌驚覺有人摸他所引起的動作與細節描寫(如,耶穌轉過來說話的聲音、眼神,如何使這個血漏婦人在那瞬間被耶穌的話感動呢?)

 耶穌說:「女兒,你的信救了妳」,應該是故事的高潮與重點,作者在這部分的經營不夠充分!欠缺故事的高潮張力,整個故事閱讀起來就顯得平淡。

 我覺得《地海之心》與《雅億》已具有小說的魅力,我個人喜歡《雅億》這篇,但可惜的是聖經詮釋(為何是雅億刺西西拉?)的部分較弱一些。

包兆會推薦評語:

首獎:   No 108  雅億

優勝獎: No 091  地海之心

佳作:   No 031  女兒

《雅億》

我推薦的首獎是《雅憶》,而不是《地海之心》和《女兒》,主要是兩個原因,一是雖然寫的都是與信仰有關的,《雅憶》的作者呈現了雅憶的日常生活世界,特別 是對其家庭生活的細膩描寫,提到的三個孩子和丈夫,因為宗教生活是奠基在日常生活的基礎之上的,而《地海之心》和《女兒》宗教生活偏多,日常生活描寫少了些。二是《雅憶》中還用到了寫小說中的「閒筆」,即似乎與主題無關的一些細節,這樣,讓小說發展顯得從容,不至於讓小說過於為宗教主題服務,讓敘述處於緊繃的狀態,《地海之心》和《女兒》在小說敘事上就有些直奔主題的感覺。在小說作為一個有機體方面,《雅憶》還可以處理得更好一些,比如雅憶殺西西拉將軍的動機在前文中需要有更多的草蛇灰線的鋪墊,這樣,雅憶殺西西拉將軍時就水到渠成,而不是僅僅底波拉女先知的一句話。《雅憶》小說結尾與開頭之間的呼應也可以處理得更好些。

《地海之心》

《地海之心》可選為優勝獎。其實,這篇小說的寫作是挺有難度的,因為用第一人稱寫作,敘事時很容易陷入主人公的主觀世界中,客觀世界的差異性和豐富性容易受到限制。小說寫的又是一個拜莫列克的異教祭司,對作者來說題材比較陌生,所以作者在處理該祭司的日常生活世界和宗教世界時就顯得筆力不足,寫得有點蒼白,也沒有很好展現該祭司從異教到信耶穌基督的內心掙扎和鬥爭過程。但該篇也有精彩之處,作者敘事嫺熟,文字老練,也有一定的想像力,結構基本完整。

《女兒》

《女兒》可作為佳作。《女兒》也是用第一人稱敘述的,是寫一個患血漏的女人被耶穌醫治 的故事,在總體敘述的開闊度和想像力上比《地海之心》差一點。小說中精彩之處就是寫到她為治理血漏找哈大醫生,嘗試各種草藥,錢財散盡,還治不好,作者處理得比較細膩些。由於該小說其他地方基本緊跟或照搬《聖經》場景來寫,這樣使該小說的想像力和虛構能力受到了一些損傷。

黎海華推薦評語:

首獎:   No 108  雅億

優勝獎: No 091  地海之心

佳作:   No 031  女兒

《雅億》是我心目中的首奬,《地海之心》是優勝奬,《女兒》是佳作。

 

評審聖經故事的過程,心底有幾條準繩。一.信息的表達    二.人性的演繹 三.藝術審美史料結構的呈示。四.如何把上述三條繩子揉搓成一股不容分散的繩子,即評審高下關鍵。

 

信息量大不是取勝的最大標準,著意說教往往成為致命傷。人性的演繹要放在人物生存當代背景中推演,文學肌里無斧鑿之痕。《雅億》《地海之心》均有史詩氣魄,然而《雅億》演繹的難度更高,更能滿足讀者藝術的審美品度,幾乎就是一部電影拍攝的上乘現成劇本。《女兒》著意於追溯她信心之源,信息量偏重了些。

莫非推薦評語:

首獎:    No 091  地海之心

優勝獎:  No 031 女兒

佳作:    No 108  雅億

寫聖經故事的難處,在於如何使一段大家都已熟悉的經文,讀來像是從未讀過的新鮮故事。如此可以打破讀者既有的想法和感受,重新進入聖經現場來經歷一段故事,也才會有新的屬靈看見。

 

因此一個新鮮的角度或視角,可以帶入這樣的故事感,文學小說的語言也可以使讀者有臨場感。經文中的空白處更需要補足,但不影響主要記載的軸線,改變聖經的原意,這些都是寫聖經故事需要關注的地方。

 

我心中的首獎在《地海之心》和《女兒》之間,但因為視角的新鮮,和更寬廣的想像因素,我把首獎投給《地海之心》。

《地海之心》

這篇寫的是保羅宣教的經歷,但由一個新鮮的角度來說,巧妙地帶入一個外邦人──侍奉莫列克神的祭司──的視角,描述他怎樣走入福音。

整篇故事感很強,對人物的內心轉折有比較清晰細膩的呈現。主角保羅的出現是側寫方式,讓讀者一點一點地認識、了解保羅和他所帶出的信仰影響力。這篇也是少數描寫神聖力量在生命中如何工作的景象,沒有模糊地一筆帶過。因為具有故事性,福音的真理呈現自然不牽強。

《女兒》

這是一篇描寫血漏症女人的故事,是讀來少數會讓我感動的一篇。因為有些故事讀來雖然精采,但不見得會感動人。這篇人物強在心理挖得比較深,也善用五官描寫,場景、道具描寫,把讀者更帶進現場。這在其他篇中比較缺少。有些故事好像浮在空中,不落實在任何具體的場景中。細節描寫是這篇的強處,讓現場感鮮明。

作者一開始描寫加利利湖畔,是因為有經文提到耶穌和門徒是剛從加利利湖畔上岸,才揭開後面血漏症女人和管會堂睚魯的故事(可5:21)。但因謹守血漏症女人的視角,使得對周身人物無法抬首觀察做更多的描寫,這是視角選擇的侷限,但對一個血漏症婦人內心的起承轉合,算是交代得很完整的一篇故事。

《雅億

這個故事寫得很美,很詩意,然而,卻是在寫一場暴力謀殺。整個情節進展有力,人物動機清楚,場景道具都描寫細膩。

這也是少數在描寫中帶入色感的作者,讓故事讀來畫面感、色感都很強。然而中間有一幕讓人看了有些困惑。在() 中,希白抱著得撒,是在雅億的的夢中出現?還是真實發生?沒有在文字中明確表示,中間也沒有轉折鋪墊。下面這一段是暗示得撒的死去?

 

「希百!」雅億輕喚,他們一動也不動,像是雕刻出的美麗銅像。希百一身冰涼,得撒也一身冰涼。雨還下著,希百的眼神冷冽如刀槍。

 

這一條故事線和後面得撒這一孩子的死亡,引出小女兒蘇卡的妒忌,對整體雅億刺殺西西拉的故事線並未顯出助益。其實在短篇故事中,很難有超過一條故事線的完整照顧,很多情節無法細細鋪陳,反而會散掉主線的凝聚性。尤其在高潮的刺殺西拉拉後,忽然冒出來小女兒的妒忌,戲劇性不夠,顯得多餘岔出了情節,散掉了故事原有的張力。通常起承轉合的「轉」之後要趕快合,否則就會與人有鬆弛之感。

為此而推選這篇作品為佳作。

程亦君補充

這次推選《雅億》為首獎,我覺得從小說手法來看,雅億的敘事手法比《地海之心》更好。

因為《雅億》重新創造故事場景,裡面的人物也都很鮮活(不管是主角、小孩或西西拉)。

雖然對於聖經的闡釋較為不足,但從「說故事」的角度來說,《雅億》說出了一個嶄新、不俗套的故事。

黎海華補充

我選《雅億》為首獎,《地海之心》優勝奬,《女兒》是佳作。為甚麼?上次闡述過於簡略,以下是補充的文字:

 突圍而出的三篇作品均具特色。

 

 《地海之心》的敍事觀點選擇莫列克祭司的眼睛。保羅的護囚大船遇海難擱淺,故事從此開展。驚心動魄的序幕鏡頭令人屏息:敍事者爺爺是神廟祭司,祭祀完畢莫列克上身如同癲癇發作,並宣告神諭。接下來的一幕同樣驚心動魄,敍事者目睹海難者其中一員被劇毒的蛇啃咬,不僅相安無事,他自己反倒嘔吐到不行從莫列克的捆綁得到釋放。高潮之後,作者忽略了敍事者可能碰觸的屬靈爭戰場景,身為神廟祭司背後的莫列克居然就放過了他。作者放心地專注於經營保羅的信息和敍事者莫列克祭司的傳人成為基督徒的歷程,和前段相較顯得平鋪直敍,情節在讀者預期之內,戲劇張力有些不足。

 

《女兒》第一人稱敍事即故事主角,和《地海之心》一樣。敍事者患血漏的婦人,自卑、絶望,如何燃起對耶穌的信心?作者的演繹就是邏輯推演進程中呈現種種可能的場景,那是不斷點燃她信心的火苖,容許想像的空間馳騁。作者的鋪陳無非在進行説服讀者的工程。第一個場景是眾人圍觀管會堂的父親為病危的小女兒在夫子腳前俯求。第二個場景是診所。回顧散盡家財長期光顧哈大醫生無效無望的療程,醫生今天宣告不必再來!出了門藥包滾落也不再去拾,完全絕望。這一段自我對話甚為細膩動人,是加分的片斷。父親在世時常帶她去會堂,患病後已禁止踏入。第三個場景是她繞過會堂抵達的廣場,作者營造市井商賈販夫走卒之輩群聚的熱鬧空間,並安排患血漏的婦人巧遇在主跟前打破玉瓶的女人,後者正給幾個吱喳雀躍的女子圍着追問當時場景,蒙赦罪的女人當街講述自已如此珍貴的體驗,有些隨意不可思議,布局顯出斧鑿之痕。第四個場景是眾人簇擁着耶穌,血漏女人夾在群眾中耳邊居然聽到一系列福音:拿因城寡婦兒子復活、右手枯乾的人得痊癒、自抹大拉的馬利亞身上趕出七個鬼、癱子行走!勢如破竹設計完美得有點難以置信!一路點到自己那信心的一個碰觸,就亳無懸念了。

 

《雅億》作者安排女主角出場,是她一頭「濃密的紫黑色頭髮融入濃密的紫黑色夜裡」。綿羊斷了腿高聲悲鳴,「雅億撫着羊毛輕輕唱起歌來」。為了解除牠的痛苦,她利索地以利刃割開綿羊咽喉。開場三刀兩筆的女主人公美麗溫柔果斷幹練的形象就刻劃出來了!為了女主角雅億最後的動作:那一錘,作者一開場就布局。最引人注目的一個意象是「她手中的匕首映着她明亮的雙眸」。綿羊再也不動時,「黑色濕潤的天空,浸着徐徐上升的暗紅色太陽;黑色濕潤的泥土,浸着徐徐暈染的鮮血。」以天空異象襯托血腥的現場,氣氛蕴釀毫不含糊。天色已是雷雨的先兆。這種敍事格調貫穿整個作品。死了的綿羊是十歲蘇卡的至寵,當然引來她的哭泣抽噎,拳打伴在雅億身旁的十二歲哥哥流珥。七歲的特拉剛趕着淋濕的羊回來。由於風大,需要釘緊羊的罩棚。雅億吩咐蘇卡去拿了橛子和錘子。這時作者開始為基尼人製銅造鐡的本色上色,連小女孩都能釘橛子。而談話中他們的爸爸希百到迦南人那裡給他們打鐵車了!希百早已認定以色列人和迦南人這場戰爭輸定了!以色列人靠耶和華,迦南人靠巴力,基尼人靠自己。雅億卻宣吿「我們是跟以色列人一起拜耶和華的。」作品歷史背景和信仰底色出現了!第三段的場景是大雨雷電狂風夾撃下的帳棚。黑夜裏有好些雅億回憶中的場景,三歲的得撒發高燒,僵在希百懷裏。這時帳棚裏流珥賭迦南人嬴,蘇卡爆出底波拉的預言:西西拉將軍要死在女人手裡。雅億正烤餠聽到遠方有兵甲之聲,才趕忙把孩子們趕到山裡去,留下自己獨立面對要來的一場博奕,也是作品戲肉部分。負傷的西西拉將軍出現了!風雨中男女共處一室,給了作者極大的想像空間。男女心戰有一番較量,將軍先搜雅億的身體,才讓雅億替他解甲,漸漸從看敵人的目光轉變到看女人的目光。這一段描繪充滿戲劇張力。雅億憑着機敏躱過糾纏,他疲憊至極,戒備解除,然後卸甲。趁西西拉沈睡,她摸出錘子,拔出橛子,深深錘進將軍鬢角。「黑色濕潤的毯子,浸着徐徐暈染的鮮血」,正好呼應開場就渲染的綿羊血腥場景。「我信耶和華,我信底波拉的一句話!」她信,哪怕只是一句話!震撼的宣告!最後的畫面是雨過天青的畫面,希百和蘇卡父女真情的對話,蘇卡吵着回南地。得撒死了,雅億宣告懷裏的寶寶要生在南地,帶出盼望的信息!

莫非回應

感謝程亦君和黎海華的補充,讓我再次思考《雅億》這篇。其實我也很喜歡《雅億》這篇作品,從文學想像力來看,比《地海之心》更具人物內心的挖掘和小說語言,很多幕的描述畫面感很強,也很細膩,很給人演出來的鏡頭移動感。只是閱讀下來時,情節線還是盼能更交織緊密些,這是我對作者的期許。總覺得首獎應該不再讓人有這樣的顧慮。

 

但從人物互動上,《雅億》也比《女兒》挑戰性高,文學想像力更豐富。因此我的推薦改為首獎《地海之心》,優勝獎《雅億》,佳作《女兒》。

黎海華再補充

經過反覆閲讀、思考,我還是維持原先決審名次:

        1.《雅億》2.《地海之心》3.《女兒》

以下是再補充的文字:

        其實三篇決審作品均具奪冠潛力,各有強處,亦有補漏之處。《女兒》敍事動人,可惜一些情節設計感太強。《地海之心》勝處,在於一開場兩幕就先聲奪人!敍事者爺爺在神廟祭祀大典後,莫列克附體,讀者領教了莫列克的力量。次日島民以篝火接待整船海難成員,同為神廟祭司的敍事者卻從保羅身上領教耶穌的大能,把情節推展至高潮。可能作者以為至此勝負已定,莫列克就退出舞台了!若說前半作品是呈示,後半作品則流於陳述。船員的見證、保羅的信息、祭司決志、爺爺甦醒,幾乎毫無懸念。保羅信主後經歷無數屬靈爭戰,包括這次海難。可以推斷神廟體系背後敍事者和爺爺之間屬靈爭戰肯定不會少,然而後半作品描繪闕如,難度太大。如何說教?如何傳遞信息?至今這幾乎是基督徒創作人最大的挑戰。《雅億》場景主要擺在帳棚,很多切換的場景有點意識流。對習慣於依既定時序閲讀的讀者是一大挑戰。然而自始至終它都以情節推演。《雅億》直面屬靈的爭戰,它的戲劇高潮是層層推進的。家庭成員之中,有隱晦的信仰對峙。七歲蘇卡和媽媽雅億一塊站隊,十二歲流珥和爸爸希百一塊站隊。蘇卡其實扮演信仰推演的輔助角色。她要求雅億搬回南地(回南地,是信仰的回歸),流珥為爸爸說項:我們不回南地去,要跟迦南人做生意。希百是鐵匠靠自己本事,認定以色列輸定了,雅億卻說:我們是跟以色列人一起拜耶和華的。流珥希望這場戰疫迦南人嬴。蘇卡卻宣告底波拉的預言。來到作品高潮,雅億和西西拉的對峙,就是一場屬靈的爭戰,靠的是信心、智慧。最後一幕,蘇卡要爸爸帶她回南地,爸爸説好。這是就希百信仰的回鯞。

經過討論、交流,有評審更改選票,最後123名投票結果:

 

首獎:   No 108  雅億

優勝獎: No 091  地海之心

佳作:   No 031  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