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第三屆 - 評審彩蛋

評審彩蛋:羅菁老師對短篇小說獎佳作獎評語

《關於愛情》

整體而言, 本篇城市味道十足, 聰明俏皮之處, 如此出彩, 叫人想起張愛玲奶奶及其小說家族, 但經不起人物與情節的解構, 如此忍痛割愛, 最叫我惋惜不已。 希望來者更注意立意命題不自覺流露的屬靈境界, 你的典型也算完成了某種任務了。 好好靠聖靈沈浸讀經, 你就差這麼一個區塊, 下次回歸, 強勢可期!

優點:

  1. 運用全知觀點, 是真正的上帝視野, 在短篇中發揮了極致的經濟效果。 時間像手機的Zooming in & out彈指之間, 近鏡與遠鏡, 甚至倒後鏡, 魔法似的讓人目眩神迷, 觀眾不用等幾十年, 眨眼就看到了一段婚姻由榮而枯, 再由枯轉春, 過癮。
  2. 不選用有限觀點, 本篇的全知觀點讓男女主角都有了現身與表達的機會, 因此平衡而冷靜, 本來說不清的難念的經, 卻如春雲一樣漸漸鋪開, 如春雨灑後, 春色可見, 雖然兩人都已蹉跎半生, 結局仍令人期待。
  3. 男女主角性格是典型的對立, 開展的婚姻也代表了許多婚姻–因性格不合而死撐到底, 也代表了部分基督徒婚姻困境。
  4. 都市味道濃厚, 場景描寫畫面生動, 充滿都市符號, 既具現代感, 又幽默, 又充滿趣味, 那樣的況味, 似複製了《向左走, 向右走》以及《紅玫瑰白玫瑰》, 但又抹盡了許多滄桑, 剛剛好安放在今日的台北—甚至不是高雄或台南的城市。
  5. 寫性場面含蓄而有品味, 甚至還帶著幽默, 寫婚姻生活怎麼可以缺這一塊呢, 這也是基督教文學的一個突破吧。
  6. 故事佈局看似平淡, 但戲劇性不弱, 尤其重遇舊歡, 如夢初醒的一場, 是逆轉之處, 以她知性的形象, 女主角的轉變因此十分有說服力。
  7. 語言俏皮精煉, 現代感十足。 文字的風格如此突出, 在本次徵文比賽中可謂獨佔鰲頭, 即使與專業的寫手比拼, 也絕不遜色。
  8. 雖然極力平衡, 但女主這婚姻一開始就是女方的錯誤, 半推半就, 沒對男主認真過, 到後來也是她主動挽救, 所以本篇仍是女主的故事。

缺點:

  1. 夾敘夾議的解構手法, 調侃諷刺, 入木三分, 有點違反我們中國傳統小說的敘事主流(白先勇說的)。 不過, 有米蘭昆德拉與高行健兩位小說家加持, 作者可以不理會擁抱傳統的讀者, 如果你不介意市場對你的懲罰。
  2. 遺憾的, 也是致命的, 是女主的省覺, 單一來自於她看見舊歡的落後委頓, 而非來自她對屬靈世界的追求, 或內省之後的自我提升, 換言之, 女主活了幾十年, 自省能力仍有限, 卻還在諷刺舊愛的退步, 即使是知性的進步, 這算不算城市人的精刮勝利法? 這種比較競賽心理, 讓她遇到另一個條件比她的舊歡與丈夫優勝的男人, 她的下半生仍要迷路的。

《蜉蝣》

整體而言, 科幻之旅吸引眼球, 主題設定也視野宏大, 但敘事技巧未能同步。

優點:

  1. 本篇運用了類似《天路歷程》的結構, 不是像篇中所提及《權力與榮耀》一書的救贖主題, 而是〈約伯記〉或《Hamlet》遇見邪惡的主題。
  2. 《蜉蝣》的情節簡單, 套上科幻與宇宙的視野, 卻是複雜, 最後還是藉著〈約伯記〉看見神那樣看到神秘盒子的神工, 完成回歸創造者的主題。
  3. 因為科幻的背景, 給人淺入深出的感覺, 達到了知性與理性的平衡美感。
  4. 又由於從宇宙看眾行星與恆星, 來突顯地球的獨特, 邪惡的人類如何有待公義彰顯, 因此產生了alienation 效果, 在陌生中見熟悉, 又在熟悉中見陌生, 因此產生審美的距離, 科幻之迷人, 正在於此。 作者也藉此顯出優勢。
  5. 作者描寫男主的心理相當細緻, 雖然他自我放逐, 身在外太空尋道, 卻念茲在茲都在地球, 他是地球人, 作者寫出了他的人性, 對大多數地球的讀者, 於是可感可親的。
  6. 若他因為對上帝生氣而逃逸, 他跟太空的創造主, 對話不多, 作者以浩瀚的太空, 黑盒子為男主開竅, 帶點東方的神秘色彩, 令人嚮往。

缺點:

  1. 邪惡, 公義, 太空的美與毀滅, 創造的必然, 如何開展以上的討論? 一個短篇載不動這許多主題。
  2. 男主的個性不夠出彩, 又沒有其他角色可以互動, 情節推動靠倒敘一段來加快節制, 不免單調。 安娜代表的是理性, 不算是男主逃避的主因(該是邪惡的兇手), 對立力量因此有點失焦, 主題也因此混淆。
  3. 邪惡, 到底是社會性的? 還是大自然的覆滅力量? 還是意外? 主從因素如何排序? 本篇運用主角第三人稱, 可以深探男主的心理與情感, 讀者得知男主針對前兩種邪惡, 若毀滅他與其家人的是邪惡, 那麼, 他對同胞在太空全部因撞擊犧性, 卻沒描寫, 甚至是無動於衷, 便突顯了敘事的視點, 過於主觀的缺點, 因為以他用情如此深邃, 以致他為家散人亡自我放逐, 這樣的災難他卻連驚訝的反應也付之厥如, 就有點違反他個性的設定。
  4. 除了家破人亡一段, 其太空漫遊的劇情薄弱。 高潮靠黑盒子來推動, 與前面的情節沒有什麼邏輯關係。

《喜喪》

整體而言, 作者向高難度的技術挑戰, 有成功, 也有失敗。 但為弱勢抱不平, 又不急於載道言志, 或賣慘濫情, 已是難得。 像體操選手選擇高難度動作, 可能嘗試失敗或不像低難度動作的選手表現完美無瑕, 但仍叫人向你致敬。

優點:

  1. 作者採用了短篇中最不易鋪敘的旁觀敘述者第一人身(First person observer)觀點, 但作者駕馭得不錯, 用三次回鄉之旅, 兩個喪禮, 一個婚禮, 徐徐展開第三者–奶奶的悲劇, 以及她在殘酷的婚姻生活中的如何堅持信仰的的故事。 作者善用了這種觀點的特色, 冷靜卻又吸引讀者追讀。
  2. 佈局精巧, 甚而懸疑恐怖, 結局揭示令人震驚, 如果沒有信仰的底色, 會教人不忍卒讀, 實在太慘了。 反映了女性在這種男性主導的社會, 無助的現實, 本篇可稱為一則中國女性的輓歌。
  3. 女主雖處於弱勢, 她的反抗意識體現於保護了她的下一代女性, 犧牲了自己, 不自殺尋死, 扣緊了題目, 她的喜來自於丈夫的喪, 她的喪禮也是喜,終於可以回天家了。 她不斷努力改變惡運, 藉著忍耐與堅持, 她爭取到一點改變。 雖然「我」是敘事者, 但完全被動, 小說中的她仍是劇情的推手, 因此也是自我及其下一代的命運主導者。
  4. 敘事者「我」尚算是個有色彩的人物, 例如他亂說話, 以及亂喝酒, 加上不錯觀察力, 因此由他來交代事件也就不會太枯燥, 另外他置身事外, 也有助復述女主悲歌的可信度, 作者連勝多回。
  5. 首尾以同一地點,同事喪禮,又同是喜樂,彼此呼應,結構嚴謹。是一個精悍的短篇。

缺點:

  1. 傳統上, 旁觀敘述者第一人身, 通常藉著書信(現代人該是社交平台)來交代敘事者多數不在場的重要事件, 因此, 最後交代奶奶的悲慘一生就顯得草草收場, 主要原因在於讀者難以代入主角。 過了千重山, 但這一點以及其引申的效果, 作者仍無法克服。
  2. 這種匆匆的交代, 尤其反映在奶奶怎麼面對仇人丈夫, 以及整條村子對她的欺凌, 等等具體事件及心情描寫, 如此重要事件, 要全靠讀者的想像力來完成, 不免過於粗略。 當然我們不是期待像《咆哮山莊》那樣細膩深刻, 但比起本篇「我」的心情, 以及婚喪場面的描寫, 奶奶的故事至少要有合理的比例, 對不對? 輕重主從與客觀冷靜的敘事, 不是不可以兼得的。 可能多做資料搜集會有幫助。
  3. 奶奶對男生特別有好感, 她讓唯一的兒子離開惡村, 又只對孫兒透露秘密, 理由是她的女兒都不相信她的話, 認賊作父, 一句話帶過, 說服力弱。 這方面, 兒孫的醒覺也沒有比較凸出。 奶奶在扭曲的父權社會中, 信仰以及自我意識會不會也在不自覺的損耗? 這固然值得同情, 但作者沒有這種意識醒覺, 才叫人有點令人擔心。

《藏身之處》

整體而言, 主題設定觸及基督徒道德底線, 入物內心刻畫深微, 但對立人物設定未能勢力鈞力敵, 張力與情節因而打了折扣。

優點:

  1. 本篇最大的優點是細膩, 女性的心理, 人物的微小動作, 都一一活畫眼前。
  2. 因為細膩, 所以真實而深入, 把夫妻的互動, 甚至一個家庭的寫照, 刻畫入微。
  3. 不避諱觸及基督教婚姻, 甚至是牧師師母的婚姻禁區, 華人教會中多少師母的辛酸, 沒人可訴。 昔日, 《玩偶之家》寫娜拉出走, 關門的聲音震動了整個歐洲。 本篇結局對許多基督徒也有點類似的效果, 不是鼓勵離婚, 至少引起信徒的關注。 早該有人來寫了。
  4. 女主從大自然得到啟迪與動力, 也反映了她纖細的, 內省的性格, 丈夫長期缺乏關懷, 導致她獨立的個性, 人物典型, 代表了不少亞洲的婦女。

缺點:

  1. 運用主角第三人稱的好處, 作者大致掌握了上述的優點, 這種手法讓讀者同情主角, 但缺點也是它的反面, 缺乏對男主的角度與心理描寫, 他身為牧師, 結婚十八年, 為何沒法管控自己的情緒與情緒? 他努力過嗎? 女主的身體不好, 以及早期的性心理的陰影, 導致長期厭惡丈夫的求歡, 女主可有為此反思或求助過? 以上種種的欠缺交代, 最後離婚的抉擇便難有說服力。
  2. 本篇也沒提及太多牧師的職業, 缺乏道德上的掙扎, 變了個平面人物, 與女主在小說中缺乏平衡的力量, 小說也會變成忠奸分明的通俗劇套路裡。 參考一下《玩偶之家》的男主, 會有幫助。
  3. 對於離婚後的種種困境, 女主可有想過? 她忍了十八年才有此抉擇, 應該不是衝動的人, 本篇寫了不少與兒女的互動, 至少該想過兒女的撫養權吧。 這與她的負責與細心的性格不符。
  4. 劇情多由女主內心與外界的互動來推動, 單薄。